塑料的性能与应用
编辑日期:7月11日      收藏本站

一、塑料的定义

• 塑料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人造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
• 塑料是指以有机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或不加入其他配合材料(助剂) ,而构成的人造材料通常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可塑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塑料制品。
• 所谓可塑性是指象黏土那样,加力就变形,而撤除外力之后不恢复原状的性质。所谓弹性(弹力)是指施加一定程度的力就变形,但撤去所施加的力则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弹性(例如:橡胶),具有弹性的物体叫做弹性体(如:松紧带);塑料就是利用这种加热时所产生的可塑性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胶制品。

二、塑料的来源

• 塑料是由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乙烯、丙烯、苯乙烯、氯乙烯、乙烯醇等)在 一定条件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聚合物)。由于构成塑料的分子量都有在10000以上的高分子,所以说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一般塑料分子中都含有碳(C)原子和氢(H)原子,有的塑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少量氧(O)、硫(S)原子。塑料的基本原料是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它是从石油、天然气或煤裂解物中提炼和合成出来的人造树脂。

三、塑料的发展过程

• 不同塑料的开发生产时间:
• 1920-1933: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丙烯(PP)
• 1935: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 1939:聚对苯二甲酸乙烯共聚物(ABS)
• 1949:聚酰胺(Nylon)
• 195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ylic)
• 1956:聚甲醛(POM)
• 1958:聚碳酸酯(PC)
• 1964:聚氧化二甲亚苯(PPO)
• 1965:聚砜(PSF)
• 1975: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 1985:液晶塑料(LCP)
• 1994:改性为注塑级的PET(PETG)
• 1995:超弹性聚甲醛(TPOM)
• 1996:透明硬质聚氯乙烯
• 1960年以后,塑料的应用和加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四、塑料的分类

• 目前,塑料已发展到300多种,最常用的塑料有十几种。
1、按塑料的应用领域分类
• 一般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 通用塑料只可作为一般非结构性材料使用,其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性能一般。多用于制作日用品(如:PE、PP、PVC、PS、PMMA、EVA等)。
• 工程塑料是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及耐高温、耐腐蚀,可以作为结构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包括:机械性能、电性能、耐热性能、耐化学性能等),可在较宽阔的温度范围内和较长的时间内良好地保持这种性能,并能在承受机械应力和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被公认的七大工程塑料为:ABS、PC、POM、PA、PET、PBT、PPO等,工程塑料的产量相对较少,价格较贵。另外,还有功能塑料(如:LCP、人造器官等)、纳米塑料、降解塑料等。
2、按塑料的结晶形态分类
• 一般分为结晶性塑料和无定形塑料。
• 结晶性塑料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分子能产生某种几何结构的塑料(如:PE、PP、PA、POM、PET、PBT等),大多数的属于部分结晶态。
• 无定形塑料是指分子形状和分子相互排列不呈晶体结构,而呈无序状态的塑料(如:ABS、PC、PVC、PS、PMMA、EVA、AS等),非结晶性塑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的的力学特性是相同的(各向同性)。
3、按其受热时所呈现的基本行为分类
• 一般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变硬的塑料(如:ABS、PP、POM、PC、PS、PVC、 PA、PMMA等),可以再回收利用。
• 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成为不熔的物质,再次受热不再具有可塑性,且不能再回收利用的塑料(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聚胺 酯、发泡聚苯乙烯等)。
4、按塑料的透光性分类
• 一般分为透明塑料半透明塑料和不透明塑料。
• 透光率在88%以上的塑料称为透明塑料(如:PMMA、PS、 PC、Z-聚酯等)。
• 半透明塑料有:PP、PVC、PE、 AS、PET、MBS、PSF等。
• 不透明的塑料主要有POM、 PA、ABS、HIPS、PPO等。
5、按塑料的硬度分类
• 一般分为硬质塑料、半硬质塑料、和软质塑料。
• 常见硬质塑料有:ABS、POM、PS、PMMA、PC、PET、PBT、PPO等。
• 半硬质塑料有:PP、PE、PA、PVC等。
• 软质塑料有:软PVC、K胶(BS)、TPE、TPR、EVA、TPU等。
6、按塑料的化学结构分类
• A、聚烯烃类(如:LDPE、MDPE、HDPE、LLDPE、 UHMWPE、PP等)。
• B、聚苯乙烯类(如:PS、AS、BS、ABS、MBS、HIPS等)。
• C、聚酰胺类(如:PA6、PA66、PA610、PA1010等)。
• D、聚醚类(如:PC、POM、PSF、PPO等)。
• E、聚酯类(如:PBT、PET等)。
• F、丙烯酸酯类(如:PMMA)。

五、塑料的物理性能

1.比重(密度)
• 塑料的比重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秤量试样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值,单位为g/cm3,常用液体浮力法作测定方法。
2.吸水性
• 塑料的吸水性是指规定尺寸的试样浸入一定温度(25±2)℃的蒸馏水中,经过24小时后所吸收的水份量。吸收水份后,影响其尺寸及形状,吸水率用重量表达时,常以%表示。
3.透气性
• 透气性是指一定厚度的塑料薄膜在一个大气压力下,一平方米的面积中,在24小时内所透过气体的体积(cm3)值,但透气量与薄膜厚度、面积、 时间、温度、气压差值等有关。
4.透湿性
• 透湿性是指水蒸气对塑料薄膜的透过情况,基本原理及定义与透气性相同。
5.透明度
• 透过物体的光通量和射到物体上的光通量之比称为透光度;在入射光方向上的散射光对所有透射光之比称雾度或混浊度;雾度通常是半透明的,,并对射入光有漫透的性质。
6.拉伸强度
• 拉伸强度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拉伸速度下,沿试样的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测定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
7.压缩强度
• 压缩强度是指在试样上施加压缩载荷至破裂(对脆性材料而言)或产生屈服的强度(对非脆性材料而言)。
8.弯曲强度
• 弯曲强度是指试样在两个支点上,施加集中载荷,使试样变形或直至破裂时的强度。
9.冲击强度
• 冲击强度是指试样受冲击破裂时,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焦耳,对于某些冲击强度高的塑料,常在试样中间开有规定尺寸之缺口,这样可以降低它在破裂时所需要的焦耳。不同的试件可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落球式冲击试验、高速拉伸冲击试验等。
10.摩擦系数
• 摩擦系数是指摩擦力与正压力之比值。在试样上加一个正压力,测定试样刚性运动时的动和静比值。
11.磨耗
• 磨耗是指塑料在摩擦过程中,微粒从摩擦表面不断分离,引起摩擦件尺寸不断地改变的机械性破坏过程,也有称为磨损或磨蚀。
12.硬度
• 塑料硬度是指塑料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性能,通用的有洛氏硬度和肖氏硬度两种。
• 肖氏硬度是指在规定的压力、时间下计算压痕器的压针所压入的深度。肖氏压痕器可分为两类,即:A、D型。施加负荷重量为1.0、5.0公斤,压下时间为15秒。A型适用于软质塑料,D型适用于半硬质塑料。当用A型测出超过95%量程时,应改用D型;当D型测出超过95%量程时,则需要改用洛氏压痕。
13.疲劳强度
• 疲劳强度是指在一个静态破坏力而有小量交变循环的环境下,使塑料破坏的强度。疲劳载荷来源有拉压、弯曲、扭转、冲击等。
14.蠕变
• 蠕变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塑料在固定的外力持续作用下, 随时间变化所表现出的特征,这种变形的特征随增加载荷而增加,随减少载荷而减少,其变形亦逐渐恢复。蠕变的来源有拉伸蠕变、压缩蠕 变、弯曲蠕变等。
15.持久强度
• 持久强度是指塑料长时间经受静载荷的能力由高而降低的时间函数。例如:未经载荷前的塑料强度是1000小时,而载荷后可能只有其50%至70%之间。
16.线膨胀系数
• 线膨胀系数是指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每一厘米的塑料伸长的厘米数。塑料的线膨胀系数一般是钢材的十倍左右。
17.比热
• 比热是指1克塑料升高1摄氏度时所需要的热量单位。
18.导热系数
• 导热系数是指某一单位面积和厚度之塑料所能通过的热量单位。塑料的导热系数很小,,仅为钢材的百分之一左右,所以是良好的绝热材料。
19.耐热性
• 塑料耐热性是反映塑件温度与变形量之间关系的特性,耐热性对温度有关的塑件更为重要。
20.玻璃化温度
• 塑料由熔融可流动温度降低至固态时的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此时分子链段基本上不能运动,链节内部旋转扣紧也很困难,只有原子之间的少许移动拉伸及有普通的弹性变形,所以此时的塑料会有很大的脆性。
21.脆化温度
• 当对于一定低温下的塑料施加压力时,在很小变形下它就会破坏,此温度就是脆化温度。
22.分解温度
• 分解温度是指塑料在受热时大分子链断裂时的温度,同时是鉴定塑料耐热性的指标之一。当熔料温度超过分解温度时,大部分熔料会呈现发黄的颜色,且塑料制品的强度会大大降低。
23.熔融指数
• 熔融指数(MFI)MI是指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在10分钟时间内通过测试器的小孔所流出的熔料重量,单位是以克/10分钟表示。
24.耐燃烧性
• 塑料的耐燃烧性是用燃烧速率(燃烧时间内试样的燃烧长度)和燃烧失重率(燃烧前后重量之差的百分率)之比来表示的,由起火时间燃烧至自燃时间及熄灭时间,亦可作为耐燃烧性能的参考数。
25.耐电压
• 迅速将电压升高到某一极限值,停留一段时间,塑料试样被击穿,此时的电压值为试样能经受的耐电压。
26.耐老化性
• 塑料的耐老化性是指在使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光、热、氧、水、生物、应力等外来因素的作用,引起化学结构破坏而使原有的优良性能有所下降的现象。研究塑料的老化性是为了提高它的稳定性, 延长其使用寿命。
27.耐化学性
• 塑料的耐化学性是指塑料在化学介质中是否受到腐蚀,评定的依据通常是塑料在介质中一定时间后的重量、体积、强度、色泽等的变化程度。
28.成型收缩率
• 成型收缩是指热塑性塑料在模具中成型时,冷却后脱模出的成型品必有收缩现象,即成型品小于模腔尺寸。

六、塑料的加工方法

• A、注塑成型 B、吹塑成型 C、吸塑成型 D、挤出成型 E、压延成型 F、层积成型 G、吹薄成型 H、拉丝成型

七、塑料的特性

1.塑料的优点:
• (1)易于加工、易于制造(易于成型)
• 即使制品的几何形状相当复杂,只要能从模具中脱模,都比较容易制作。因而其效率远胜于金属加工,特别是注塑成型制品,经过一道工序,即可制造出很复杂的成品。
• (2)可根据需要随意着色或制成透明制品
• 利用塑料可制作五光十色、透明美丽的制品,可任意着色的特性,可提高其商品价值,并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
• (3)可制做轻质高强度的产品
• 与金属、陶瓷制品相比,质量轻,机械性能好,比强度(强度与密度的比值)高,可制做轻质高强度塑料制品,特别是填充玻璃纤维后,更可提高其强度。另外,由于塑料质量轻,可节约能源,其制品亦日趋轻量化。
• (4)不生锈、不易腐蚀
• 塑料一般耐各种化学药品的腐蚀,不会象金属那样易生锈或受到腐蚀。使用时不必担心酸、碱、盐、油类、药品、潮湿及霉菌等的侵蚀。
• (5)不易传热、保温性能好
• 由于塑料比热大,热导率小,不易传热,其保温及隔热效果良好。
• (6)既能制做导电部件,又能制作绝缘产品
• 塑料本身是很好的绝缘物质,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电气制品不使用塑料的。如果在塑料中填充金属粉末或碎屑加以成型,也可制成导电良好的产品。
• (7)减震、消音性能优良,透光性好
• 塑料具有优良的减震、消音性能。透明塑料(如:PMMA、PS、PC等)可制作透明的塑料制品(如:镜片、标牌、罩板等)。
• (8)产品制造成本低
• 塑料原料本身虽然不那么便宜,但如(1)项所述,由于塑料易于加工,设备费用比较低廉,所以能降低产品成本。
2.塑料的缺点:
• (1)耐热性差、易于燃烧
• 这是塑料最大的缺点,与金属和玻璃制品相比,其耐热性远为低劣,温度稍高,就会变形,而且易于燃烧。燃烧时多数塑料能产生大量的热、烟和有毒气体,即使是热固性树脂,超过200摄氏度也会冒烟,并产生剥落。
• (2)随着温度的变化,性质也会大大改变 • 高温如(1)项所述,即使遇到低温,各种性质也会大大改变。
• (3)机械强度较低
• 与同样体积的金属相比,机械强度低得多,特别是薄型制品,这种差别尤为明显。
• (4)易于受特殊溶剂及药品的腐蚀
• 一般来说,塑料比较不容易受化学药品的腐蚀,但有些塑料(如:PC、ABS、PS等)这方面的性质特别差,在一般情况下,热固性树脂耐腐蚀性比较强。
• (5)耐久性差,易老化
• 无论是强度、表面光泽或透明度,都不耐久,受负荷有蠕变现象。另外,所有的塑料均怕紫外线及太阳光照射,在光、氧、热、水及大气环境作用下会老化。
• (6)易受损伤、也容易沾染灰尘及污物
• 塑料的表面硬度都比较低,容易受损伤。另外,由于是绝缘体,故带有静电,因此容易沾染灰尘。
• (7)尺寸稳定性差
• 与金属相比,塑料收缩率很高,故难于保证尺寸精度。在使用期间受潮、吸湿或温度发生变化时,尺寸易随时间发生变化

八、塑料的着色

• 着色剂的应用品种有干粉(色粉)、色种、色母粒、液态色浆等,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大类。着色剂需要具有以下良好的性能:着色力强、遮盖力强、分散性(相容性)好、耐热性好、耐光性好、耐迁移性好、耐溶剂性好、耐药品性好、收缩率低等。随着客户对塑件颜色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色母粒或拉粒的应用越来越广。

九、塑料水口料的回收利用

• 一般热塑性的水口料均可回收利用。实验证明:水口料的添加比例在25%以内,对其塑料的性能(强度)影响不明显 (10%以下)。水口料的控制及回收利用是塑料工业的研究课题,热流道模具的使用就是减少水口料的创举。水口料的回收利用次数及比例对塑料制品的颜色强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时要严格控制添加水口料量。


产品研发

  • 电子包装材料

    塑料薄膜在电子显示器材和存储材料中的应用

  • 塑料包装材料

    塑料胶袋在医疗器材和军工航空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 世界塑料地图
  • 阿里巴巴塑料胶袋友情链接
  • 雅虎胶袋友情链接
  • Google谷歌胶袋友情链接
  • 163网易博客胶袋友情链接
  • 中国化工制造网友情链接
  • 天涯社区胶袋博客友情链接


  • 凤凰网胶袋博客友情链接
  • 中塑在线塑料胶袋行情
  • 中国橡塑网塑胶行情
  • 中国塑料咨询友情链接
  • 淘宝网塑胶袋店铺展示
  • 百度胶袋友情链接
  • hao123上网导航